欢迎访问"贵州路桥集团"官方网站 2025年05月13日
鲁班奖、詹天佑奖、李春奖奖杯
“稳”立云端,连通未来——纳晴高速六枝特大桥即将合龙
发布时间 :  文章来源:王野 图片作者:王野

贵州乌蒙山脉的险峻峡谷间,由贵州路桥集团承建的纳晴高速六枝特大桥在云雾间巍然矗立,以其主跨320米、主墩196米、主桥长度1292米的壮阔规模,刷新了同类型桥梁的世界纪录。近日,大桥的次边跨合龙段已全部完成,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中跨合龙段的施工,即将完成全桥合龙。

57959a3c_f188_4475_8d6e_acf01a907c47000000195.JPG

作为一座预应力混凝土空腹式连续刚构桥,“稳”是这类型桥梁最大的特点,它的“稳”不仅体现在跨越深谷的恢宏气势上,更蕴藏在结构设计、施工工艺和智能监测的每一个细节之中。

57959a3c_f188_4475_8d6e_acf01a907c47000000196.jpg

“一桥三工艺”:以复合技术应对复杂挑战

六枝特大桥处于深山峡谷之中,要跨越2公里的U型峡谷,从地质条件、工程规模、维护成本、施工难度、施工工期等方面综合考虑,悬索桥及斜拉桥方案均有不足之处,而空腹式刚构桥既能满足各种条件,又能降低工程造价。

根据空腹式刚构桥结构的特征和受力需求,以及施工现场环境的限制,建设者对空腹区施工总体方法进行了四种方案的对比,采用了双扣挂悬臂浇筑施工工艺。基于这种双扣挂体系,最终形成了一桥三工艺的特点,融合了拱桥、斜拉桥和连续刚构桥三种工艺,集众家之长,既下弦施工采用类似拱桥的劲性骨架法,确保起步段稳定;上弦施工借鉴斜拉桥的扣挂技术,辅助悬臂浇筑;整体结构仍保持刚构桥的悬臂浇筑优势。这种“一桥三工艺”的创新,使大桥在复杂地形中实现了既高效、又安全的施工。

57959a3c_f188_4475_8d6e_acf01a907c47000000197.JPG双扣挂体系

空腹式刚构设计:以“三角稳定”优化受力

六枝特大桥采用独特的空腹式连续刚构结构,在传统刚构桥的基础上,将箱梁根部腹板“挖空”,形成上下弦与主墩相连的三角区。这一设计充分发挥了混凝土抗压能力强的特性,使下弦主要承担压力,上弦负责抗弯,大幅优化了桥梁整体受力分布。相比传统刚构桥,桥梁在保持经济性的同时,实现了320米超大跨径的突破,让320米主跨的梦想照进现实。

57959a3c_f188_4475_8d6e_acf01a907c47000000198.jpg

主墩劲性骨架安装

预应力体系:以“张拉平衡”确保结构稳固

大桥采用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,利用自动连续预紧千斤顶,通过精准张拉形成稳定的受力体系。在空腹区施工中,上下弦箱梁均设置扣索辅助施工,确保悬臂浇筑时的稳定性。同时,自平衡张拉系统的应用使扣索张拉同步精度达99%以上,避免了传统逐根张拉带来的受力不均问题。

智能监测:以“毫米级精度”护航施工安全

由于桥位常年多雾,传统测量手段难以满足需求。六枝特大桥采用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,实现全天候测量放样,平面精度控制在5毫米以内。此外,扣塔偏位自动监测系统实时追踪扣索索力与塔架位移,确保施工过程中结构的绝对稳定。

57959a3c_f188_4475_8d6e_acf01a907c47000000199.jpg北斗定位

六枝特大桥的“稳”,是结构力学的精妙平衡,是智能建造的精准控制,更是路桥工程师对超级工程的极致追求。这座大桥不仅跨越了乌蒙天堑,更以预应力空腹式刚构桥的卓越性能,为世界桥梁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。

回顾六枝特大桥的建设过程,大桥宛如建设者们在群山中种下的一棵参天大树种子,其桩基和承台如根系深扎岩层,稳守大地;墩身如同强健的枝干,挺拔有力;上构的双扣挂体系似树冠凌云伸展,逐光而行;钢绞线若脉络贯通其间,将力与美编织成自然的韵律,在贵州的群山之中生长出一座人类工程的“生命之桥”,连通着未来。

57959a3c_f188_4475_8d6e_acf01a907c47000000200.jpg